第20期 |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第20期 |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王晰

歌曲:第20期 |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专辑:王晰 | 城市漫行

歌手: 王晰

歌詞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QQ 音乐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王希
欢迎来到我的博客
王曦城市慢行
南京一条颐和路颁布
民国时是谁撑一把油纸伞
漫步在江南的多情烟雨中
寻觅昔日情怀一世的旧梦
是谁抚一张古琴
端坐成想静静远眺
独自等待玄武湖畔的柳绿花红
江水滚滚
奔流不息的长江孕育了江南的亭台水榭
更生长出一座号称六朝古都的金陵城
当金粉散去
柳暗花明
这座古城彰显着深厚的气韵
当王谢燕取朱雀草凋零
这座古都挥毫出一抹水墨石一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金陵城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
深水平原
此三种天工
钟毓一处在世界的大都市中
诚难觅此佳境也
今天我们不谈六朝往事
不论前程辉煌
我们从100年前开始漫步遗留下来的颐和公馆区
在那个军阀混战、民族危亡的年代
一窥南京城的悲欢离合
剩下风从香樟树的缝隙中吹来凉意
此刻是午后三点半
我正在山西路的左侧往西走
不远的前方
可以看到一栋淡黄色的四层小楼矗立在交叉路口
从人行路上过马路啊
我们在这里集合
在面向山西路的这一面左侧
立着一家书店的名牌
右侧有一个门
这里的墙体上挂着南京特别是第六区区公所救治
这栋建筑建于上世纪30 年代
是一栋半圆形的建筑
曾经在80 年代做过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
我们往右侧的民国文化展示中心进去吧
一进门的右手边有一间房
可以一眼就看到有一大片微缩景观来走近看一下
原来这是一片西式建筑群
展示的就是颐和路公馆现存的所有建筑
我们一定想象不到大半个世纪之前
这片区域曾经建有9000多栋花园洋房
宫殿式的官邸30 余栋儿
现在保留相对完好的仅仅200多座
如果我们可以回到1929年一定会被当时的首都计划所吸引
在这之前的两年前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城
当时的政府部门委托美国建筑师飞沫联合发布了针对南京进行的现代化改造的城市规划文书
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先进理念
计划将南京建成全国城市模范
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
在这不首都计划中对建筑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的
要以中国固有之形式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才有赏心悦目的配色
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等等
非常具体化细节的规划
这本规划书为后来全国许多城市规划做了点饭
甚至放到现在
都堪称城市规划之精品
在当时
根据首都计划的多年实施
此刻我们所在的鼓楼区
从萧条荒芜到万国建筑群
许多达官贵族、社会名流都开始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公关别墅
这片国民公关区内都是独立的花园洋房
独门独户水电冷暖设备齐全
这些在战争中保留下来的建筑群成了曾经民国首都浮华的唯一标本
沿着木质楼梯上到二楼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颐和路
宁海路的前世繁华
在大树的掩映下
曾经这一片区域的门牌、名人的照片
还有学者
教授等介绍
都非常详细的留在墙上
从陈诚、朱家骅到蒋纬国、阎锡山
我们还可以看到关于建筑内家居的许多细节
从小楼出来
恍如隔世一般
回到了100年后的今天
我们从门口往右拐
过了人行路后继续往右手边走
看到路牌妹
第一条就是宁海
宁海路并不宽
是一条单行道
道路两侧有一排非常高大的枫杨树
枝干连天
把整条宁海路都遮盖在了树荫下
刚走到这条路时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道路两侧是百年建筑
会有一种这些风扬才是主角的错觉
风雅其实既不是风
也不是羊
它是一种胡桃科的乔木
因为他有许多带着翅膀的种子
像一串串风铃挂在树上
非常像枫树的蝴蝶种子才得名
这条路到了秋季
这些种子会像蝴蝶一样
呼啦啦的非礼母树非常值得再来看一看
我们走在道路左侧
可以很容易的
看到右侧的建筑不到十几米
你看到马路对面一个水泥灰色的大门外
这里是宁海路二号马鸿逵故居
马鸿逵
曾任第八战区副司令
外立墙面是青砖与淡黄色相接
看上去古朴简约
继续从左侧往前走
几十米米会看到一扇铁门上挂着两个大红灯笼
市县网上会发现这栋洋房有着非常独特的中式古建筑风格
这里是宁海路五号马歇尔公馆
马歇尔是1945 年
美国驻华的特使
次年就回到了美国了
之前这里是金城银行所建
现在我们无法进去参观
但这栋二层砖混建筑廊檐是访古歇山顶
很有独特韵味
我们继续走吧
经过宁海路18号的小巷子
经过左侧的蒋锄欧就局会看到宁海路26号从大门进去
不知道你会不会遇到一位住在这里的老爷爷
他看上去80 多岁
精神非常好
如果你见到他
他一定会告诉你
我们这小区很破旧了
你们在看左手那栋
这是80 年代建之前
这里是移动假山假山
下面是防空洞
百年的沧桑岁月
真的不知道隐藏了多少辛酸往事
回头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大门右侧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有着几乎需要三个人合抱的粗大主干
已经比旁边的百年楼房还要高了
或许年龄也比他大
在岁月的流淌中
这些大树见证了这条街的所有历史
在这个季节里
梧桐的毛絮飘洒满地
人们再匆匆而过的脚步里
踏着丰厚的历史往事
从这里出来还是往右拐
在这条街散步
不要着急
慢慢溜达
前面我们回到一株造型奇特的风阳主枝干
冲着大门的方向
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居民区
宁海路32 号左侧隔壁屋顶上倾泻而下
一猪粉紫色的蔷薇花开得正灿烂
看着前面这栋百年建筑有改造的窗户
门前还种了一片小青菜地
在当下全是现代化公寓楼的生活基调里
很难体会到住在这样的楼房里
住在如此有历史氛围的街上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们回到主街
在这条路上漫步
夏风吹来
总觉得自己还是20岁
宁海路
即使往前
还有很长
这条杂糅了市井文化、学院文化、政商文化的结
被岁月打磨成如今静谧的模样
老南京人一定记得在宁海路吃锅贴鸡丝面
烤鹅的美好
我们往前走就到了宁海路广场
在这里我们往右走
会发现道路的两侧
从风阳变成了法国梧桐
这就是谷领悟
在第一棵树的右侧
你会看到蓝色的路牌
这条路以法国梧桐为主
我们会发现这附近不同的街路两旁会有不同的树
香樟、枫杨、梧桐的
这其实也是首都计划中的一部分
引进林荫大道的概念进行栽种
其实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呀
在路上你可以观察一下
有一些树干上会写着树林
随便一棵树
都是100岁以上
百年后
这条街的大树都成了城市的标志
虽然梧桐树的毛絮会让人不适
但是我们依然不愿意他们消失
牯岭路连接了宁海路和沂河路的中段
我们从鼓岭路的右侧往前走
不远就会经过普陀路的巷口
再往前的牯岭路十号是胡琏的故居
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
曾在抗战中任第11 师师长
这条路与宁海路相比更狭窄一些
往前十几米
经过牯岭路18号
我们会看到右手边有一个绿意盎然的小凉亭来
我们进去休息一下吧
这里就是颐和路的中段
我们今天走过宁海路的北段以及牯岭路颐和路的一段
走过的每一步
都踏着那段风云诡谲的百年历史
在这里稍作休息
可以从凉亭沿着沂河路往右
走到这里
我们发现沂河路两侧又成了高大的枫杨树
枫杨树的叶子瘦瘦的鲜绿色
与梧桐完全不一样
走到颐和路上
你会发现马路对面有一个不大的门楼
上面附满了爬山虎
里面那栋青砖瓦红窗棂的房子是沂河路18 号邹鲁故居
邹鲁与林森常被称为西山会议的首脑
此人善理财
还是教育家
曾经两次组长中山大学
我们继续走过任中郎旧居、颐和路五号和三号陈布雷旧居
这些建筑沉默不语
掩映在树荫之下
颐和路百年前有许多外国使节出没
许多政要人物留下背影
许多学者教授衣衫翩翩
斑驳陆离的一条路
那段岁月充满许多故事
我想80 多年前的南京
夏日午后
接到也是如此
翔鹤
但颐和路上每一栋建筑都是一座没有硝烟的堡垒
一场场按展都在无声中上演
如今
浮华褪去
历史远行
我们也作为其中的一个游客
走过路过
盛夏的梧桐雨
枫杨茂盛如常
树影温柔
有人说
这是颐和路最美的时候
如果你秋季来这里
一定也认为那个五彩缤纷的颐和路是最美的
红、黄、绿、灰是沂河路附近街区的主色调
在四季变换中
这些高大的数值陪伴着这些百年的老房子
美城一座童话故事的围城
不论从哪里走进来
都感觉时光凝滞
来一起过马路
我们又回到这栋四层的小楼
我们今天的漫步
以小楼为起点
都转一圈
又以此地为句号
此时夕阳正
盛夏的阳光
漫步灿烂
下周三晚六点来QQ音乐
我们继续感受这座城市
Musicses在線音樂流媒體平臺

登录您的音乐世界

随时随地,畅听无限好歌

或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户? 立即注册

Musicses在线音乐流媒体平台

创建您的音乐账户

加入我们,开启你的专属音乐之旅

或使用社交账号注册

已经有账户了? 前往登录

Musics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