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QQ音乐的朋友你们好
我是王希欢迎来到我的博客
王曦城市慢行
今天我们去北京的胡同里溜达溜达去寻找百年时光留下的记忆
每当我们说起北京这座城市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故宫
长城
还是颐和园
天坛
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胡同
如果说故宫和长城是过去了的历史呢
老北京人的胡同就是活着的历史石榴树
紫丁香市井烟火老树残墙胡同的春夏秋冬
就是老北京人的春夏秋冬
拆不掉的是记忆
回不去的小时候
每当一些老北京朋友和我说起他们小时候在胡同里的故事我都不由想往
存在了700多年的胡同里藏着历史藏着故事藏着烟火气
哎
今天有时间吗
咱们去胡同里走走给你分享一条我的私藏路线
我们早点出发吧
12点见
第一站
我们先来到钱粮胡同
据说啊
这条胡同元代就有了明朝的时候啊
叫钱塘胡同
因为当时造钱的地方就在这儿清朝的时候负责铸钱的宝泉局中的南厂设在这儿造的钱主要用于发心想
那时候心想叫钱粮
这里也就跟着改名叫钱粮胡同
听着有钱有粮
但这里并不俗气
近几年还越发文艺起来
每次在胡同里闲走都感觉时间在这里似乎是不流动的城市的高楼连同时光的变迁一起被挡在灰墙灰瓦之外
走进来也就走进了他的年月里
看着两旁的四合院红色的大门
门诊上写着吉祥如意
福禄寿喜
不管什么时候都透着一股传统的喜气来
需马上要路过29号
上次我在这儿遇到了一只白色斗牛犬趴在门口晒太阳
长得有点儿凶
但胆子不太大大会躲在门后好奇地盯着你看
果然今天也在歪着脑袋在研究咱们左手边看到19号了吗
一看这座带反八字影壁的敞亮大门就知道这里的主人一定来头不小
清代这里是大学士耆英的宅子
民国时期
章太炎先生曾被袁世凯软禁在此鲁迅先生还来这里看过他好几次
还曾是1949 年
北京理工大学刚迁入北京时过渡校址
现在这个大院儿住了几十户人家门口整整齐齐排列着电表窄窄的走廊里放满了旧家具和自行车昔日的深宅大院挤满了烟火气
19号院对面的小巷子可以直通隆福大厦
这里曾是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有北京最大的庙会和与王府井百货大楼齐名的商场
隆福寺J 3个字几乎是繁华的代名词
因为一场大火沉寂了20 几年
如今慢慢苏醒
如今也成了网红打卡的新地标顶层有一座空中庭院红墙金瓦绿松碧水蓝天白云
还可以眺望北京的老城区随手按下快门都是一张壁纸
如果你来记得要留到傍晚时分
在这里慢慢看一场日落
迎着夕阳与影子合照
这附近有一家咖啡店有明亮的落地窗已被西班牙拿铁
坐在窗边看着来店里的年轻人在窗里
窗外相互拍照
跟他共用一个大门的是木木美术馆外墙能够看到用镀锌钢板打造出的褶皱纹理在夜晚的灯光下
尤其好看
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里边还有精心策划的展览
下次你来隆福大厦看日落的时候可以一起逛
今天我就不带你进去了
别忘了咱们的主题
可是胡同里的时光之旅
继续往前走吧
看到右手边的小巷了吗
这又是一条新的胡同稍微往里一走左转就是教子胡同八号梨园传奇孟小冬的故居
又称叫皇甫就是教子胡同东皇甫的意思
这里后来被一位姓华的女士买下来
他很喜欢东皇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孟小冬在往前走出了钱粮胡同就是东四北大街了
有没有觉得这条街上的建筑都很复古
从元代开始
东四南北大街就是一条商贾云集的商业大街
如今沿线的商业比例超过了60%去年七月底这条老街开始改造
要把这里恢复成真正的文风京韵大市迎接设计师参考了上世纪60 年代和90 年代老照片资料努力复原两侧店铺的原貌风格
包括明清民国新中式等好几种
哎
你看路左边的牌匾
看到东四南杂粮店了吗
还有永明油漆商店是不是好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了
路口前面就是北京人艺剧院菊隐剧场啊
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吧
在丁字路口
向左转过马路
看往前走一点看到史家小学了吧
这就是史家胡同
这条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
元代修建元大都的地图上就标注了它的位置
从明代起
他就叫史家胡同
700多米长的长度走过了700多年的时间
曾经有人用一条胡同半个中国来形容他
我们从史家小学说起吧
如今
这里是史家小学的低年级孩子闷在里面上课游戏100多年前的夏天满怀抱负和理想的青年从全国各地赶来从这里奔向未来
那是在1909年
清政府用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在史家胡同设立了游美学务处
通过考试专门选派学生留学美国
还附设了游美肄业馆就是留美的预备学校
后来叶管更名为清华学堂
正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民国著名朋友胡适先生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无问西东里祖峰老师饰演的美女齐先生
厦门大学校歌的谱曲者赵元任先生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等等
近代中国许多名家学者都是在这里经过考试录取赴美留学的
那时从史家胡同走出的年轻人们拥抱折自己命运的转折还不知道他们将会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如此重要的影响
再往前走
51号是章士钊先生的故居她的女儿章含之女士与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先生成婚后
也曾在此居住
天气暖的时候
他们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
47号是荣毅仁先生的故居
41 号
据说曾经是丹麦公使馆现在是北京最受外国人欢迎的胡同精品酒店之一
这条胡同几乎每一座院子后
都住过几位名人和他们的故事
大红门沉默地立着
迎接着一代一代人的进进出出
为他们守着院子也守着岁月
到24号了
史家胡同博物馆
这是北京第一座胡同博物馆
曾经住在这里的是与林徽因冰心齐名的民国才女林淑华
那时文人墨客们不定期的聚会成为时尚
凌宅的书房就是这样的聚会场所之一
被称为小姐的书房比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早了近十年
这座小院招待过齐白石辜鸿铭
徐志摩胡适和林淑华后来的丈夫陈西滢等等名家
Tiger 也曾在这儿画画喝杏仁茶
如今
这里是一座博物馆
一共八个展厅展示着胡同的变迁胡同的名人
胡同里的生活老照片旧物件叫卖声一路边看边听
仿佛能感受到老北京胡同的魂
AB 5 展厅网第六展厅过的时候
右手边有个小房间门上写着胡同声音不要错过里边有制作一年四季的环境声
还有各式各样的老北京叫卖声买金鱼买包子买冰糖葫芦
每种叫卖都有自己的调调
坐在蒲团上闭着眼睛听一会儿
仿佛我们就是高门大院里的孩子听到墙外传来的叫卖声
迫不及待想从大门溜出去看看
从博物馆出来再往前走20 号院是人艺宿舍大院红色小楼外爬满了爬山虎
你看左边29号门口有节小木桩上面刻着老舍先生的话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
对照门上贴着的服装加工有种说不出的有趣
继续往前走出了史家胡同到朝阳门南小街右拐直走第一个路口左转过马路
这又是一条心胡同叫禄米仓胡同老范儿说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真的不夸张
沿着路米仓胡同直走到底
看到左手边这座矮矮的寺庙了吗
这就是今天最后一站智化寺
给这是你的票留念吧
看着山门是不是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沧桑
智化寺建于1444 年
现在都570 多岁了
这是北京市内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不着急看钟鼓楼
我们从智化门旁边先到智化殿去
四月份前后正适合来这里
这里藏着一个宝藏
智化寺京音乐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它出自宫廷及宫廷音乐
佛教音乐
民间音乐于一体
传入智化寺570 多年来代代相传
现在已经第27 代传人了
看医生们穿着统一的演出服装
演出开始前会一一介绍
他们手里的乐器
云罗迪
管生骨
今天演奏的是三贵在
怎么样
刚才是不是有片刻的恍惚
好像直接穿越了500多年的时光在明朝的智化寺听着这古朴幽雅
空灵典雅的曲调
听了音乐可以在寺庙里慢悠悠转几圈
静谧清幽的显示感
古寺里只有自然的声音
风吹新业鸟鸣歌上分明是市中心却独有一份不被打扰的安宁
不经意抬头看到不远处的银河soho 突然生出一种古代人看见未来之物的陌生感
在胡同里闲走一下午
好像一场穿越之旅
沿途路过几百年的时光
一路走回到一个简单尔原始的空间
把世俗烦心的事情都隔绝在外
哎还在回味吗
偶尔也像这样找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寻一条胡同把自己藏在时光里呆一会儿吧
下周三晚六点来QQ音乐
我们继续感受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