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大家好
我是韩雪你的问题
我的分享
这里是接招吧
韩雪
我准备好了
你呢
大家好
我是韩雪今天的接招吧
韩雪
我们要来聊一个时间话题
我想先问问你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
请你告诉我
你觉得59 秒这个时间长吗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那就是一眨眼的工夫连发条朋友圈都不够
但今天的问题恰恰是这个短暂的时常引起的心理问题
但问题就是
为什么一看到59 秒的语音人就会恐慌呢
59 秒有多长
如果说你和我一样小看了这59 秒的威力
那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59 秒能干什么
我在网上查询了关于59 秒的这个时间点没有什么太多的收获
于是我试了一下
一分钟能干什么
这个一秒钟的差距
大家就自行体会吧
我找到了这样一组颇为有趣的数据
人民日报曾经在一八年推出过一个系列宣传片叫做中国一分钟
里面有一组数据列出了我国一分钟发生的事情
一分钟33 个新生儿诞生一分钟20 个新的家庭组建
一分钟26 个人走上工作岗位
一分钟35217 名旅客出行
一分钟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6804 G
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 万元
一分钟快递小哥出发
7 .6 万件
快递一分钟移动支付金额3 .79 亿元
一分钟蛟龙号最大能下潜50米
一分钟复兴号前进5833 米
一分钟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运算七百五十亿亿次
一分钟330 万元投入研究和实验一分钟生产汽车55 辆一分钟5288 万元
货物进出口一分钟创造GDP 1 .57 亿元
听完这些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只能用哇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而且这还只是一八年的数据
当然
这些数字是群体创造力的累加
所以看上去都那么庞大
但即便看看个体一分钟普通人的打字速度在50 个上下语速也能达到240 个音节
所以一条59 秒的语音也可以包含相当多的内容
人们害怕长语音有很多原因
首先一条语音信息必须一次性听完
你无法像听音频节目那样从中间的任意一点停下
再接着听
而我最害怕的场景就是一个59 秒的语音听到40 秒的时候被打断了
你不重听一遍吧
怕漏掉信息重听了又觉得非常浪费时间
其次
语音无法做到完全的私密传递信息
只要你身边有人
但凡环境安静些
无论是扩音还是贴着耳朵用耳机听都很容易被身边的人听到谈话内容
最烦人的是
你在听之前并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
真要是有些不方便让大家都听到的语言就会特别的尴尬
再次是很难保证人在说话的时候都能做到逻辑严密一气呵成
很多人发长语音就会废话连篇
心中还有很多重复的信息
我也问过爱发长语音的人
他们基本都拿这个当对讲使光是问你在不在
就能呼上好几遍
对于这个习惯
我个人是没法理解的
你管他在不在呢
直接留言说事儿就行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
发语音的人一尽可能用文字交流一目了然
信息传递的效率高
且准确
十在用文字不能表达的情感或者暂时不方便打字时
再用语音
二说话前先组织一下语言逻辑一条语音讲一个重点点多的就分几条发送
三
每条语音尽可能简明额要尽量不要超过30 秒
四说错了或者觉得很罗嗦就尽快撤回
不要给对方添麻烦
尽量使用普通话和规范的语言
方便对方使用语音转文字的功能
对听语音者的小建议试一把语音先转成文字
这样可以尽快的了解语音的大致内容
如果转换率高
完全能够理解意义其实就可以不听啦
二根据转换的文字内容判断是否可以扩音
避免尴尬
毕竟没人喜欢一直拿着手机贴在耳朵上听
三可以直接的告诉你的朋友
以后别发长语音
如果碍于面子那至少也马上告诉他
你现在不方便听语音请发文字
避免自己受到一长串59 秒
总的来说
就是一句话
换位思考
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被59 秒的语音轰炸
就不要用在别人的身上
今天的节目
虽然我们看似是在探讨时间问题
但其实它更是关于现代人在社交中的礼貌问题
在微信
微博等社交软件使用中遇到过什么让你很不舒服的沟通方式吗
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你也正巧有爱发长语音的朋友把这条音频分享给他吧
好啦
我是韩雪我在下一期接招韩雪等你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