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井饮食:都市青年,怀念市井美食

新市井饮食:都市青年,怀念市井美食

新周刊

專輯:新周书房

歌曲:新市井饮食:都市青年,怀念市井美食

专辑:新周书房

歌手: 新周刊

歌詞

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朋友你好
这里是新周刊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给你带来最新鲜的观点与概念
本期分享的文章是新市井饮食
都是青年怀念市井美食
在外卖料理包快餐
网红店全面包围生活的今天
都市里的年轻人去何处寻找市井味道呢
2021年9月15日
郑州国棉四厂内居民楼下的小店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你正在吃什么
快餐、轻食、网红火锅
胡同小店
都市正在成为一个矛盾体
一边是需要排队两小时级的网红餐厅
一边是网络上关于美食荒漠的吐槽
平价美食难以寻觅
做饭又过于奢侈
在吃这件简单却重要的小事上
人们希望它符合便捷高效的日常
却又渴望它美味真实
并有烟火气息
年轻人对于食物的困惑与渴望
其背后衍生出的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外卖料理、包、快餐、网红店全面包围生活的今天
都市里的年轻人还可以怎样寻找带有时情感的生活呢
10 月31日晚上七点半
北京朝阳区姚家园路
一家铁锅炖大鹅店门前
几十把塑料凳上坐满穿着厚外套
但依然瑟瑟发抖的人
琪琪和闺蜜拿的号是106
他们已经在此等待了两个小时
玻璃墙里
店内的装潢像是东北的农家院
红砖地面
木头门
墙上挂着大蒜和辣椒
成功进去的人们围坐在一个个砖头灶台前
大铁锅冒出热腾腾的蒸汽
店里的服务员开始为外面等位的顾客端出热水
琪琪拿了一杯想暖暖手心里
突然想
我真的这么爱吃铁锅炖鹅吗
都市里的网红餐厅变了
琪琪的闺蜜回想起
就在几年前
北京的网红餐厅还大多是一些精致统一的连锁店
上大学的时候
她和男朋友最常去的网红店是绿茶餐厅
餐厅里的叫号声总是从早放到晚
几乎每一桌都会点同样的烤鸡、面包和三块钱的麻婆豆腐
如今
麻婆豆腐涨价到了15 元儿
绿茶也不再受到都市年轻人的偏爱
据相关媒体报道
绿茶的翻台率连续三年下降
作为初代网红餐厅
如今少有人在他门口排队了
琪琪的闺蜜已经有两三年没再去过
他明显的感觉到网红店正在更新迭代
随便打开手机上的美食点评软件
你似乎能隐约感知到如今的都市里正在流行吃什么
网红店不像过去一般
总是显眼的存在于大型商场里
而是藏在一些隐秘的角落
一对生活在东城区胡同里的情侣告诉我
他们选择搬到这里的一部分原因是一家名叫张妈妈的川菜小馆
张妈妈是一家存在于胡同深处的小店
和常规网红店的精致形成对比的
店面只有几平方米
就餐必须拼桌
菜品需要自取
但这无法阻挡年轻人把胡同围得水泄不通
当被问到为什么执着于一家
如此不起眼的店时
那对情侣的答案是因为很正宗
和张妈妈类似胡同里的另一家川味小面馆
也常年霸占了点评软件的B 之宝
人们不在乎店面大小
服务好坏
口味正宗、本土特色十足的小店正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
成为都市青年的新宠
门口美传来一句迎客和送客的口号
琪琪都觉得离就餐的希望更近了一步
琪琪是东北人
但从小到大
他并没有太多吃铁锅炖的记忆
来到北京后
铁锅炖鹅也不是什么绝美得味道
而更像一个代表遥远生活的符号
这种在东北随处可见的饭店
在北京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儿
29 岁的琪琪正在异乡排队两小时
等待一只家乡味道的大鹅
一边是排队两小时的网红店
另一边则是网络上对于美食荒漠城市的调侃声音
根据第一题财经发布的数据
在微博上被大家提到美食荒漠次数最多的城市前四名分别是北京、杭州、深圳、上海
都市里真的缺少美食嘛
对此
一位网友的微博似乎可以给出更清晰的答案
当我们说一个地方是美食荒漠时
不是说月薪10万吃不到好东西
也不是说三小时车程内的犄角旮旯里没有饮食美食
而是说996 到肝肠寸断
想随便点个外卖
吃点到*的概率超过80%
因此
人们对于美食荒漠的抱怨
其背后或许是都市青年对于烟火气、市井感的怀念
都市化不可避免地带来食物的变化
当城市规划将这些不符合规范的夜市大排档、街巷中的小店排除在外时
也夺走了具有私人化和地域化特征的美食的生存空间
而在北京
随着本地居民的向外搬迁
本土小吃也被带到了更远的五环外
与之对应的
市中心的高昂租金也无法让一个平民小店顺利维持生存
除非小店成为网红
与吃什么直接相关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美食一旦被冠以荒漠之名
也就意味着乏味的模式化的生活
和琪琪一样长久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
似乎已经习惯了某一种生活模式
他们在忙碌的工作日大多是随便吃点
等到周末再鼓起勇气
花上大半天时间打卡网红店
年轻人陷入一种关于食物的困境
在都市之中
吃到有正宗家乡味的菜成为一种奢侈
He 做了半辈子饭偶尔出门下馆子的长辈不同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
在家做饭更像是少数人的浪漫
需要时间和耐心
今年春节
因为疫情
琪琪选择就地过年
为了让他有真实的过年体验
琪琪的爸妈把自家做的牛肉
酸菜甚至包好的饺子通通记到了北京
他把这些食物一包包拆开解冻
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穿越感
2021年2月15日
广州南村路
在路边小店吃粉面的人
在这样的境况下
看别人做饭成了一种新潮流
打开各种短视频平台
除了过去大火的吃播探店类美食博主外
做饭博主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快手上
陕西老乔小乔父子档拥有597 万名粉丝
作为美食博主界的顶流
他们的视频剪截得令人惊讶
就是老乔做饭
小乔拍摄
今年65 岁的老乔每天做的都是陕西最常见的传统美食
肉夹馍、油泼面、凉皮、荞面等等
简单的面粉、肉馅、辣椒
在老桥的一步步操作下
变成温暖的食物
每个视频结束后
老乔的固定台词都是请大家参考
他的形象就像每个家庭里最普通的一位长辈
黑皮肤
额头满是皱纹
戴着眼镜
笑容灿烂
常常系着一条红色碎花围裙
相比几乎不需要厨房的城市青年
做饭就是他最普通且重要的日常
老乔说
为了照顾弟弟妹妹
自己从七八岁起就在家里做饭
有时候跟着大人学
有时候自己研究
结婚后
他自然地成为夫妻二人里更常做饭的那个
家庭聚会时
她也是一直围着锅边转的人
我感觉做饭主要是靠天赋
老乔带点骄傲的说
他从不做什么
精致复杂或包含任何高级食材的美食
有时候一顿饭的成本只需要一两块钱
陕西的饮食以面为主
在老乔的视频里
一碗材料丰富的面配上一些小吃
就是一顿认真而正式的饭
对于老乔来说
做饭并不是一件大事儿
生活在陕西咸阳的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特别
我不是啥大厨
做的饭就是最普通的家常食物
我们当地的每家每户都吃
这些也都会做
尽管现在有很多餐厅邀请他去品尝推广
但老乔还是很少出门下馆子
一年最多也就三四次
还是觉得自己家做的好吃
自己做的省钱也健康
放心
老乔说
尽管老乔会做如此多美食
小乔却和更多年轻人一样
因为生活过于繁忙
几乎不会做饭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
做饭这件重要的小事正在超脱食物本身的意义
太喜欢这碗老瓦萨了
我奶奶在的时候就经常给我们做想去乔叔家蹭饭
想家了等等
老乔视频下面的评论区里
年轻人更像是借着美食表达一种怀念
这种怀念的背后
不仅仅是符号化的食物
更是一种带有时情感的真实生活
都是有很多面
在北京
商业化的小中心比比皆是
人们能找到各种满足需求的空间
写字楼、商场、剧院、美术馆等等
但那些随意逛过就能得到惊喜的小型街道却屈指可数
谁有权塑造城市呢
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说
塑造城市的权利不由国家赋予
也不由种族、国籍或出生地偶然决定
而是你居住在此便可获得
你生活在与他人共享的城市空间中
便有了参与塑造未来的自然权利
人们对父亲的需求并不只是对于便捷生活的需求
而是对于人与人连接杆的渴望
一位生活在北京的采访对象说
有时候他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方便了
但偶尔还是很想念小时候
在老家走路就能去朋友家
只要在楼下喊一声
就开始浪费彼此的时间的感觉
在越来越标准化、高效化的都市中
珍贵的事情感反而更具有力量
它代表着人
以及由人所创造的真实生活
短视频创作者为更多人提供了随时感受市井的可能
就像老乔一样展示自己的生活
请大家参考
Musicses在線音樂流媒體平臺

登录您的音乐世界

随时随地,畅听无限好歌

或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户? 立即注册

Musicses在线音乐流媒体平台

创建您的音乐账户

加入我们,开启你的专属音乐之旅

或使用社交账号注册

已经有账户了? 前往登录

Musics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