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ㄞ国1展现一种“重”的力量,ㄞ国2则宣示一种“轻”的姿态。
透过世代差异激出的效应,是这张专辑最令人期待的地方。从历时性的角度,它是乐团势力在二十一世纪的初试啼声;从共时性的角度,它呈现了这个年仅二十的族群各种生活态度的切面;两条轴线纵横交织出一个惊叹号!这些创作者的确是由这个社会所产制、由既定脉络所喂养,却在习得摇滚的音乐语汇后,踏著轻快的脚步,超前于台湾当下音乐工业的批发量贩产品,以一种自由的姿态回望。
MCB by Ed Yeh
短短三年之间,除却了学长“ㄞ国歌曲”(‘98)里一身“值此无悔”的坚毅与悲情,眼前二十岁出头的“少年ㄞ国”既不跟你哀国忧民,也不再对空咄咄言志;价值观及方向感随著时空环境丕变,做音乐早已不是单一“摇滚”与“乐团”所凝聚生成的庞大抗逆使命。而好不好玩才是要紧的,有没有比别人屌、比别人炫的创意招式,才属新兴世代抢占表演舞台的关键利器。短短三年之间,台湾乐团轻莽的音乐朝气迸射得到处都是,类型不断繁衍,界线日益模糊,局面却仍在未定之天。
十二个创作单位,算算几有十种左右的相异曲风,但彼此间又是声气相通、互渗有无,“泾渭分明”在新世纪的“少年ㄞ国”中已是无趣的老掉牙守则。如果“八十八颗芭乐籽”可以在Blues Punk中奋力地搞怪颠覆,“旺福”也就能钻进老摇滚的毛球里传递小绵羊的心声;而唱著一堆呓语式日文┼童谣摇滚的“牙套”,也自然不会太过于无厘头。至于明显吸吮Radiohead等一派英国奶水的Echo,其厚重的吉他音墙与多层次编曲则延续了去年“赤声摇滚4”中令人惊艳的迷幻水准,主唱的真假音哭腔与气氛掌握也愈见成熟。“强辩”的 ”存在” 除了起手式实在太过“1976”之外,副歌的清新旋律感与合声倒是颇具流行实力。基本上Punk/Rock是全辑主要汤底,其馀Electronica、College-Pop、Reggae……等配料则各凭本事添加。
青春包含无限可能,年轻气盛的“少年ㄞ国”有著太多大量的生命精力亟欲发泄,可是在冲撞发泄过后的一些与生俱来的独特才华和气质呢?会担忧这种问题的人,恐怕便已经是老了。